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天平山中》原文
朝代:魏晋 作者:杨基浏览量:238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天平山中》拼音版
tiān píng shān zhōng
[ [ wèi jìn ] ] yáng
róng róng shī 湿 liàn huā , , nán fēng shù shù shú ; ; háng shān shēn qiǎn , , yīng sòng dào jiā
赏析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这首诗剪取了他闲居时的一个生活片段,写得自然典雅,情深意重。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面刻画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观,而句中的修饰语“茸茸”和“树树”以及“湿”和“热”则进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诗人的着眼点在景,但同时也衬出了情,从他蘸满色彩的笔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画面也渐渐活动起来,“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诗人沿着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只听得满耳莺啼,不知不觉中却已回到了家门口。这里,诗人有意识地虚化了距离感和时间感,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隐隐流露出来的那种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在这一段里便跃然纸上了。这两句着眼于人的感觉,但并没有离开景色描写这一主线,“一路莺啼”与上文中的“茸茸”、“树树”相辉映,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把天平山的春天写得充满野趣,十分热闹。同时,诗人在漫游时忘了路程,忘了时间,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细雨,微微南风,令人感到舒远惬意,这是从触觉角度写;一支支楝花,一树树枇杷,明艳夺目,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一路上黄莺儿唱着婉转的歌,令人感到轻快悦耳,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多角度描写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图。

  杨基的作品以写景状物见长,在这首诗中,他牢牢地把握了情与景两条线索,由景生情,情中寓景,情与景,人与物,紧紧地交织在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充满了清新芬芳的田园气息,令人神往。(黄锦章)

译文及注释

译文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慢慢地走着,竟不知路途远近。沿路的黄莺鸣叫着把我送到了家。

注释①天平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山顶正平,称望湖台,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万笏林等名胜,杨基家在赤山,离天平山很近。②茸茸(róng):小雨又细又密又柔和的感觉。楝(liàn):植物名称,春夏之间开淡紫色的小花。③枇杷:树的名称。果实黄色圆形,味甜,春夏之间成熟。④徐行:慢慢地走。山深浅:山路的远近。⑤楝:江南一带常见的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作者杨基介绍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相关作品

弹琴高士

江静月在水,山空秋满亭。

自弹还自罢,初不要人听。

废宅行

弓刀挂墙旗拂瓦,行人过门须下马。

日暮将军纵酒归,白棒横街人乱打。

朱门一闭春草积,官印斜封泥涴壁。

守卒收釐屋后池,邻翁晒麦阶前石。

帘幕当年尽绮罗,网丝颠倒腐萤多。

杏梁风雨丹青湿,时有野鸠来做窠。

楼台易成还易废,前年犹是桑麻地。

观鱼

池阴树影凉,白小纷成队。

吹絮圆沤续,触荷清露碎。

俄沉静却浮,忽遇惊还退。

幸免钓丝忧,江鲈日充跂。

观宜春侯旋师

瘴地收蛮后,烟江棹桨过。

旌旗皆绣虎,鼓角半吹螺。

圣化方无外,民心讵有讹。

马循归路熟,人比去时多。

喜气浮三峡,军声动九河。

遥知双阙下,齐进太平歌。

西省海棠(有序)

山西公子虬髯客,到处寻梅认香白。

春风省掖海棠开,暂去还来抛不得。

嗟我有癖常自笑,不意逢君同此癖。

晓窗云暖风日妍,数朵娉婷春半拆。

睡损红绡腻有痕,舞酣金殿娇无力。

银灯不如微月照,珠帘更着疏烟隔。

飞燕轻盈富贵姿,玉环态度神仙格。

此日凝妆青琐外,当时擅宠沉香北。

繁开似妒却冥冥,半吐欲言终默默。

岂惟人爱亦自爱,不独春惜当谁惜。

细雨重阴也看来,莫对空枝慢相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