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舟夜书所见》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查慎行浏览量:249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拼音版
zhōu shū suǒ jiàn
[ [ qīng cháo ] ] chá shèn háng
yuè hēi jiàn dēng , , guāng diǎn yíng       
wēi wēi fēng làng , , sàn zuò mǎn xīng
舟夜书所见译文
  译文
  漆黑无月的夜里,孤零零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闪现在河面。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水面上的光点随着波浪散开,如同满河星光。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聚集。
舟夜书所见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舟夜书所见创作背景
  本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作者查慎行介绍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查慎行相关作品

中秋夜洞庭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沈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眩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读白耷山人诗

人谓狂生本不狂,漆身吞炭事何常?

乱余宾客搜亡命,赦后英雄耻故乡。

宝剑尘封三尺水,麻鞵寒踏九州霜。

随身一掬澜翻泪,不哭穷途哭战场。

绣山岩

过尽顽疆乱石堆,绣山一穴忽天开。

明知不是秦人洞,容得渔舟日往事。

秦邮道中即目

不知淫潦啮城根,但看泥沙记水痕。

去郭几家犹傍柳?

边淮一带已无村。

长堤冻裂功难就,浊浪侵南势易奔。

贱买河鱼还废箸,此中多少未招魂?

青溪口号·二

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

日暮并舟归,鸬鹚方晒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