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乡村四月》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翁卷浏览量:205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拼音版
xiāng cūn yuè
[ [ sòng cháo ] ] wēng juàn
绿 biàn shān yuán bái mǎn chuān , , guī shēng yān       
xiāng cūn yuè xián rén shǎo , , cái le cán sāng yòu chā tián
赏析一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葱葱郁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中,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了起来,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要开始插秧了。

注释1.山原:山陵和原野。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3.川:平地。4.子规:杜鹃鸟。5.如:好像。6.才:刚刚。7.了:结束。8.蚕桑:种桑养蚕。9.插田:插秧。

作者翁卷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喜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翁卷相关作品

还家夜同赵端行分韵赋

莫怪每霜满鬓侵,半年长路几关心。

还家点检家中物,依旧清风在竹林。

过太湖

不跨三州地,苏州水最多。

昔年僧为说,今日自经过。

亡国岂无恨,渔人休更歌。

洞庭山一抹,翠霭白云和。

观落花

才看艳蕾破春晴,又见飞花点点轻。

纵是闲花自开落,东风毕竟亦无情。

福州黄檗寺

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

碑看前代刻,僧值故乡人。

一宿禅房雨,经时客路尘。

将行更瞻礼,十二祖师身。

幽居

蓬户掩还开,幽居称不才。

移松连峤上,买石带溪苔。

药信仙方服,衣从古样裁。

本无官可弃,何用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