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陆游浏览量:209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拼音版
qiū jiāng xiǎo chū mén yíng liáng yǒu gǎn
[ [ sòng cháo ] ] yóu
sān wàn dōng hǎi , , qiān rèn yuè shàng tiān       
mín lèi jìn chén , , nán wàng wáng shī yòu nián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爱国情怀以及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注释将晓:天将要亮了。篱门:篱笆的门。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rèn):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作者陆游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相关作品

过建阳县以双鹅赠东观道士为长生鹅观俯大

闲泛晴波唼绿萍,却冲微雨傍烟汀。

会稽内史如相遇,换取黄庭一卷经。

坐客有谈狄鱼眼眶之美者感叹而作

黄雀头颅羞五鼎,狄鱼眼眶参隽永。

两螫何皋蟹丧躯,一脔可怜牛断领。

霜刀斫脍几许痛,公子方夸醉魂醒。

物生怖死与我均,碪几流丹只俄顷。

哀哉堂堂七尺身,正坐舌端成业境。

豪华只可夸仆妾,报应那知类形影。

世间扰扰何时了?

一念超然差若颖。

不妨瓦钵饱晚菘,更汲山泉试春茗。

作字

整整复斜斜,翩如风际鸦。

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未办仓盛笔,宁能锥画沙?

老夫端可媿,头白不名家。

作雨不成终夜极凉时去立秋五日也

云映星芒澹,风阑雨脚回。

体轻知病去,气爽喜秋来。

疏放抛乌帢,歌呼覆绿杯。

东归定何日?

灩澦欲崔嵬。

作竹篱成因把酒其间戏题四十字

今日偶暄暖,卧闻林鸟呼。

虽思大白饮,未免小苍扶。

柳色动篱外,梅花来座隅。

夕阳红满野,更复倒残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