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不寐》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黄宗羲浏览量:388

年少鸡鸣方就枕,老人枕上待鸡鸣。

转头三十馀年事,不道消磨只数声。

《不寐》拼音版
mèi
[ [ qīng cháo ] ] huáng zōng
nián shǎo míng fāng jiù zhěn , , lǎo rén zhěn shàng dài míng       
zhuǎn tóu sān shí nián shì , , dào xiāo zhī shù shēng
不寐古诗译文

年轻时直到鸡叫才上床睡觉,而年老了躺在床上等待着鸡叫。回首过去三十多年的往事,没想到只是在鸡叫声中就消磨殆尽了。

不寐古诗注解
  • 就枕:上床睡觉。
  • 不道:没想到。
  • 消磨:虚度、消逝。
不寐创作背景

黄宗羲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动荡。此诗或许是他在年老时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感慨时光匆匆,往事如烟,从而写下了这首抒发感慨的诗作。

不寐古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年少与年老时对鸡鸣的不同状态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年少时精力充沛,熬夜到鸡鸣才睡;年老后却难以入眠,只能等待鸡鸣。“转头三十馀年事,不道消磨只数声”,以鸡叫声作为时光流逝的象征,感慨三十年的岁月在几声鸡叫中就悄然过去,蕴含着对时光无情的感叹和对人生短暂的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引发读者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

不寐知识点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他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其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寐讲解

诗的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将年少时的活力与年老时的体衰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情感升华,用“转头”一词强调时光转换之快,“不道”则突出了对时光消逝之迅速的惊讶和感慨。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提醒人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作者黄宗羲介绍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相关作品

寻张司马墓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

顽石呜呼都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

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酹晚鸦。

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周公谨砚·零

弁阳片石出塘栖,馀墨犹然积水湄。

一半已书亡宋事,更留一半写今时。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一

不钩帘幕昼沉沉,难向庸医话病深。

不识诗人容易病,一春花鸟总关心。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零

水晶宫殿玉雕阑,丝竹丛中墨未干。

却道诗情多富贵,故教村落写荒寒。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不识山村路纵横,但随流水小桥行。

一春尚未闻黄鸟,玉女峰前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