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微风轻轻摇曳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雪花从竹帘的缝隙飘落。雪花在空中萦绕飞舞,宛如雾气在旋转;凝结在台阶上,好似落花堆积。看不到杨柳在春天的婀娜多姿,只见到桂枝被白雪覆盖。伤心落泪却无人可以倾诉,这样的相思又有什么益处呢。
吴均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一个冬日,诗人触景生情,借雪抒怀。当时他或许正处于孤独寂寞的境地,内心的相思与惆怅无处排遣,于是借对雪景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通过“微风”“庭树”“细雪”“帘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姿态比作雾气旋转,把台阶上堆积的雪比作落花堆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与灵动。“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由眼前的雪景联想到春天的杨柳,以乐景衬哀情,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和相思之情。最后两句“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伤心落泪却无人倾诉,相思无果的无奈与悲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1. 吴均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其诗文风格清拔有古气,被称为“吴均体”。
2.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对比、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
3. 诗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可以作为写作中描写雪景的范例,学习其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景物。
这首《咏雪》从写景入手,先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让读者感受到了寒冷与寂静。在描写雪景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雪花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然后,诗人由雪景联想到春天的美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自己此时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和无奈之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也能感受到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独特魅力。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