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佳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壁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吏部佳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壁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吏部郎谢朓是杰出的人才,他的文章如文辞之峰般发出奇异的声响。他诗文的格调与金石之声相和谐,才思如风云般飘上高空。哪里能想到他如经霜不凋的美质,忽然随着人事的变化而逝去。一尺美玉般的他是多么冤枉,一下子就与丘土同归了。
谢朓是南朝齐著名诗人,与沈约等人共创“永明体”。后来谢朓因事下狱而死,沈约与谢朓交往密切,对他的才华十分欣赏,听闻其死讯后,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伤谢朓》来悼念他。
这首诗开篇便高度赞扬谢朓是杰出的人才,其文章能发出奇异的声响,足见其才华横溢。“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进一步从格调与才思两方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谢朓诗文的高超境界。后两联笔锋一转,抒发了对谢朓命运的惋惜与不平。“岂言”二字充满了意外与震惊,没想到他这样有品格的人会突然离世。“尺壁尔何冤”将谢朓比作珍贵的璧玉,强调他含冤而死,“一旦同丘壤”则流露出深深的悲痛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又有对其不幸遭遇的哀伤与同情。
1. 谢朓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之一,“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声律和对仗,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 沈约是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对诗歌的格律化有重要贡献。
3. 诗歌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文峰”“尺壁”等,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这首《伤谢朓》是沈约为悼念好友谢朓而作。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对谢朓才华的赞美。“吏部佳才杰,文峰振奇响”,直接点明谢朓的身份和他在文学上的杰出表现。“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则从诗文的格调与才思两个角度,具体描绘了谢朓作品的艺术魅力。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谢朓不幸命运的感慨。“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以“陵霜质”比喻谢朓的高尚品格,然而他却因人事的变故突然离世。“尺壁尔何冤,一旦同丘壤”,将谢朓比作珍贵的璧玉,强调他的冤屈和死亡的可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沈约对谢朓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能了解到南朝时期文人之间的交往和文学创作的一些特点。
早欲寻名山。
期待婚嫁毕。
二事虽云已。
此外复非一。
忽闻龙图至。
仍覩荣光溢。
副朝首八元。
开壤赋千里。
冠缨曾弗露。
风雨未尝栉。
鸣玉响洞门。
金蝉映朝日。
惭无小人报。
徒叨令尹秩。
岂忘平生怀。
靡盬不遑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