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洛阳的著名工匠把它铸造成金博山炉,经过千砍万镂的精细雕琢,上面刻着秦女携手仙人的图案。它曾陪伴你在清夜欢娱,被放置在帏帐里明烛之前。它外表闪耀着龙鳞般的丹彩,内里散发着麝香芬芳的紫烟。如今你的心意一朝改变,对着这博山炉我只能长叹一生。
鲍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寒门,虽有才华却仕途坎坷。《拟行路难》是他的一组乐府诗,共十八首,主要抒发了他对人生艰难的感慨和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懑。这首诗可能是以博山炉为喻,表达了女子被男子遗弃后的哀怨,也可能寄托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被人冷落的感慨。
诗的前半部分详细描绘了金博山炉的精美制作和华丽外观,“千斫复万镂”极言其制作工艺的精细,“上刻秦女携手仙”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承君清夜之欢娱”表明它曾有过陪伴主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如今君心一朝异”揭示了情感的突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女子对着曾经象征美好时光的博山炉长叹,表现出她的哀怨和无奈。整首诗以物喻人,借博山炉的遭遇来抒发女子的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
1.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对后世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
2. 《拟行路难》是乐府诗题,“拟”有模仿之意,鲍照的这组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
3. 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博山炉自喻,含蓄地表达情感。
这首诗以博山炉为线索,先写其精美华贵,暗示女子曾经的美好境遇。接着通过“君心一朝异”的转折,展现出命运的无常。从文学角度看,它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心理变化。从社会层面看,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诗歌以物抒情的独特魅力。
风急讯湾浦。
装高偃樯舳。
夕听江上波。
远极千里目。
寒律惊穷蹊。
爽气起乔木。
隐隐日没岫。
瑟瑟风发谷。
鸟还暮林諠。
潮上水结洑。
夜分霜下凄。
悲端出遥陆。
愁来攒人怀。
覉心苦独宿。
泉源安首流。
川末澄远波。
晨光被水族。
晓气歇林阿。
两江皎平逈。
三山郁骈罗。
南帆望越峤。
北榜指齐河。
关扃绕天邑。
襟带抱尊华。
长城非壑崄。
峻岨似荆芽。
攒楼贯白日。
摛堞隐丹霞。
征夫喜观国。
游子迟见家。
流连入京引。
踯躅望乡歌。
弥前叹景促。
逾近勌路多。
偕萃犹如兹。
弘易将谓何。
久宦迷远川。
川广每多惧。
薄止闾边亭。
关历险程路。
霮{雨/对}冥寓岫。
蒙昧江上雾。
时凉籁争吹。
流洊浪奔趣。
恻焉增愁起。
搔首东南顾。
茫然荒野中。
举目皆凛素。
回风扬江泌。
寒□栖动树。
太息终晨漏。
企我归飙遇。
分壤蕃帝华。
列正蔼皇宫。
礼燕及年暇。
朝奏因岁通。
维舟歇金景。
结棹俟昌风。
钲歌首寒物。
归吹践开冬。
阴沉烟塞合。
萧瑟凉海空。
驰霜急归节。
幽云惨天容。
旌鼓贯玄涂。
羽鹢被长江。
君王迟京国。
游子思乡邦。
恩世共渝洽。
身愿两扳逢。
勉哉河济客。
勤尔尺波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