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停云》原文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浏览量:402

停云,思亲友也。

樽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拼音版
tíng yún
[ [ wèi jìn ] ] táo yuān míng
tíng yún , , qīn yǒu       
zūn zhàn xīn láo , , yuán liè chū róng , , yuàn yán cóng , , tàn jīn       
ǎi ǎi tíng yún , , shí méng méng       
biǎo tóng hūn , , píng       
jìng dōng xuān , , chūn láo       
liáng péng yōu miǎo , , sāo shǒu yán zhù
停云古诗译文

《停云》,是思念亲友之作。酒樽里盛满了新酿的美酒,园子里排列着初放的花朵,可我心中的愿望无法实现,叹息之声充满了胸怀。

阴云密集,春雨濛濛。天地四方一片昏暗,平坦的道路也被阻隔。我静静地在东窗下休息,独自抚弄着春酒。好友们在远方,我挠着头久久伫立。

停云古诗注解
  • 停云:凝聚不散的云,在此有双关之意,既指自然之云,也象征诗人内心的愁绪。
  • :酒器。
  • :清,指酒清。
  • :浊酒,这里泛指酒。
  • 初荣:初开的花。
  • 愿言不从:言,语助词,无实义;从,实现。愿望不能实现。
  • 弥襟:满胸。
  • 霭霭:云密集的样子。
  • 时雨:应时的雨。
  • 濛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 八表:八方之外,指天地之间。
  • :语助词,无实义。
  • 静寄:静静地寄托自己的情怀。
  • 东轩:东边的窗户,这里指居住的地方。
  • 悠邈:遥远。
  • 搔首:用手挠头,表示忧虑。
  • 延伫:长时间站立等待。
停云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首诗大约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前后,当时陶渊明闲居在家,与亲友们因战乱或其他原因而分离,难以相见。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停云》,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停云古诗赏析

《停云》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抒情诗。诗的开篇点明主题,“停云,思亲友也”,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景象:酒樽里盛满新酒,园子里花朵初放,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却无法让诗人的愿望实现,反而更增添了他的叹息。

诗的第二部分,通过描写阴云、细雨、昏暗的天地和阻隔的道路,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亲友的思念。“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诗人独自在东窗下抚弄着春酒,更显其孤独寂寞。而“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期盼和等待。

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停云知识点

1.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其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诗歌中运用了比兴手法,如“停云”既指自然之云,也象征诗人内心的愁绪;“时雨濛濛”则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忧伤。

3. 古代诗歌中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这种手法称为借景抒情。

停云讲解

这首《停云》是陶渊明思念亲友的佳作。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亲友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他在孤独寂寞中的无奈和期盼。

从诗的结构来看,开篇点明主题,然后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自己的行为,层层递进地抒发情感。诗中的景象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美感,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烘托情感的作用。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他们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高超技巧。同时,也可以感受到陶渊明诗歌中那种质朴自然、真挚深沉的艺术魅力。

作者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相关作品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赠长沙公 其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赠长沙公 其四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赠长沙公 其二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