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归园田居》原文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浏览量:432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拼音版
guī yuán tián
[ [ wèi jìn ] ] táo yuān míng
wài hǎn rén shì , , qióng xiàng guǎ lún yāng       
bái yǎn jīng fēi , , shì jué chén xiǎng       
shí zhōng , , cǎo gòng lái wǎng       
xiàng jiàn yán , , dàn dào sāng zhǎng       
sāng zhǎng , , guǎng 广 , , cháng kǒng shuāng xiàn zhì , , líng luò tóng cǎo mǎng
归园田居古诗译文

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难见车马来往。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时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的情况。桑麻渐渐长高,我开垦的土地也日益增广。常担心严霜雪霰突然来临,使桑麻也像那零落的野草一样。

归园田居古诗注解
  •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间的应酬。
  • 穷巷:偏僻的里巷。
  • 轮鞅: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 白日:白天。
  • 荆扉:柴门。
  • 虚室:空室,比喻内心澄净。
  • 绝尘想:断绝世俗的念头。
  • 时复:有时又。
  • 墟曲:乡野。
  • 披草:拨开草丛。
  •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 桑麻长:桑麻的生长情况。
  • :小雪粒。
  • 零落:凋零。
归园田居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 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本诗是第二首。

归园田居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人际关系。前四句写诗人在田园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着内心的宁静。“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通过描写居住环境的偏僻,表现出诗人与世俗的隔绝。“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中间四句写诗人与邻里的交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展现了诗人与邻里之间自然、质朴的关系。“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则突出了他们交往内容的单纯,只关心田园农事。最后四句,诗人表达了对庄稼的担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关注。“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庄稼收成的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厌倦。

归园田居知识点

1.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对后世田园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

3. 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简洁地勾勒出了诗人与邻里之间淳朴的交往场景。

归园田居讲解

这首诗整体上为我们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和与外界交往的稀少。“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体现出诗人主动隔绝世俗干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中间部分描写了诗人与邻里的日常交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画面感十足,描绘出诗人穿梭在乡野间与邻里相见的情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种简单纯粹的交流,凸显了田园生活的质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单纯。

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庄稼的担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这是诗人辛勤劳作的成果体现。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则反映出在当时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中,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恐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所追求的田园生活可能遭受破坏的担忧。

从艺术特色来看,整首诗语言平淡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陶渊明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魅力和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作者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相关作品

止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赠长沙公 其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赠长沙公 其四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赠长沙公 其二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