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七哀诗》原文
朝代:魏晋 作者:王粲浏览量:1004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七哀诗》拼音版
āi shī
[ [ wèi jìn ] ] wáng càn
biān chéng shǐ 使 xīn bēi , , qīn gèng zhī       
bīng xuě jié , , fēng piāo zhǐ       
bǎi jiàn rén , , cǎo shuí dāng chí       
dēng chéng wàng tíng suì , , piān piān fēi shù       
háng zhě fǎn , , chū mén jiā       
duō , , shí       
tiān xià jìn , , wéi jiǔ liú       
liǎo chóng zhī xīn , , lái
七哀诗古诗译文

边城的景象让人心生悲戚,过去我曾亲身经历。冰雪冻伤了肌肤,狂风呼啸没有停止的时候。方圆百里看不到人影,草木也无人料理。登上城楼眺望烽火台,戍边的旗帜随风飘扬。远行的人顾不上回家,出门就与家人告别。很多子弟都成了俘虏,哭泣声没完没了。天下到处都是安乐的地方,为什么要长久留在这里呢?就像蓼草中的虫子不知道辛辣,走与留不必和它商量。

七哀诗古诗注解
  • 更之:经历它。
  • :伤害。
  • 亭燧:古代边防筑亭垒,置烽火,用作瞭望和举火报警,夜里举火叫“燧”,白天放烟叫“烽”。
  • 戍旗:守卫边疆的旗帜。
  • 不顾反:顾不上回家。反,同“返”。
  • 蓼虫:寄生于蓼草的虫子。蓼是一种有辛辣味的草,蓼虫习惯了蓼的辛辣。
  • :同“咨”,商量。
七哀诗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粲在目睹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后创作的。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王粲曾到过边城,亲身经历了那里的悲惨景象,于是写下此诗以抒发

作者王粲介绍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王粲相关作品

弩俞新福歌

材官选士,剑弩错陈。

应桴蹈节,俯仰若神。

绥我武烈,笃我淳仁。

自东自西,莫不来宾。

诗·五

哀笑动梁尘。

急觞荡幽默。

诗·三

荆轲为燕使。

送者盈水滨。

缟素易水上。

涕泣不可挥。

诗·四

探怀授所欢。

愿醉不顾身。

诗·一

联翻飞鸾鸟。

独游无所因。

毛羽照野草。

哀鸣入青云。

我尚假羽翼。

飞覩尔形身。

愿及春阳会。

交颈遘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