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塘上行》原文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浏览量:262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塘上行》拼音版
táng shàng háng
[ [ wèi jìn ] ] cáo cāo
shēng chí zhōng , ,       
bàng néng háng rén , , ruò qiè zhī       
zhòng kǒu shuò huáng jīn , , shǐ 使 jun1 shēng bié       
niàn jun1 shí , , chóu cháng bēi       
xiǎng jiàn jun1 yán , , gǎn jié shāng xīn       
niàn jun1 cháng bēi , , néng mèi       
háo xián , , juān suǒ ài ? ? ròu jiàn , , juān cōng xiè ? ? jiàn , , juān jiān kuǎi ? ? chū , , chóu       
biān duō bēi fēng , , shù xiū xiū ! ! cóng jun1 zhì , , yán nián shòu 寿 qiān qiū
塘上行古诗译文

蒲草生长在我的池塘里,它的叶子是多么的茂盛。你若能施行仁义,还不如我自己更了解你。众人的言论能熔化黄金,让你我生生分离。想起你离我而去的时候,我独自忧愁常常痛苦悲伤。想象着你的容颜,心中郁结,伤心不已。思念你常常让我痛苦悲伤,夜夜都不能入睡。不要因为豪贤的缘故,就抛弃以前所爱的人;不要因为鱼肉廉价,就抛弃葱和薤;不要因为麻枲低贱,就抛弃菅草和蒯草。出门也痛苦,进门也忧愁。边疆多悲凉的风,树木多么萧索!愿你能独自快乐,延年益寿千秋万代。

塘上行古诗注解
  • :水生植物名。
  • 离离:形容枝叶繁茂。
  • :同“旁”,旁边。
  • 众口铄黄金: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
  • 使君: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曹操。
  • 感结:心中郁结。
  • 豪贤:指有权势的贤人。
  • 弃捐:抛弃。
  • :向来,一向。
  • 鱼肉:泛指荤腥食物。
  • 葱与薤(xiè):两种蔬菜。
  • 麻枲(xǐ):麻类植物。
  • 菅(jiān)与蒯(kuǎi):两种可用来编绳的草。
  • 修修:形容树木干枯、枝叶稀疏的样子。
塘上行创作背景

关于《塘上行》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是曹操的夫人卞夫人所作,表达了被丈夫冷落的哀怨之情;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曹操所作,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和情感。由于历史资料有限,具体的创作背景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是一首充满哀怨与思念之情的诗歌。

塘上行古诗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比兴的手法,以蒲草起兴,描绘出一幅茂盛而美好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忧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用“众口铄黄金”来比喻谗言的可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被误解、被疏远的痛苦。诗人反复倾诉对对方的思念和哀怨,如“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等,将女子的柔情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结尾处“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既有无奈的祝福,也透露出一丝哀怨和决绝。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塘上行知识点

1. 比兴手法:诗歌开篇以蒲草起兴,引出下文诗人的情感。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乐府诗:《塘上行》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是古代可以配乐演唱的诗歌,形式较为自由,内容广泛,多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情感。

3. 魏晋文学: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诗歌风格多样,情感表达更加细腻,文人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展现。

塘上行讲解

这首《塘上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通过描绘蒲草的茂盛,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但诗人却在这样的美景中感到孤独和忧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众口铄黄金”一句,揭示了社会中谗言的危害,也暗示了诗人被误解的处境。接下来,诗人用大量的篇幅倾诉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痛苦,如“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等,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哀怨的女子形象。诗中的三个“莫以……弃捐……”的排比句,强调了不要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抛弃曾经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渴望。最后,诗人以“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结尾,表面上是祝福对方,实际上却饱含着无奈和哀怨。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爱情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者曹操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相关作品

秋胡行 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愚,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秋胡行 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善哉行 其一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善哉行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

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

释衔不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