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陌上桑》原文
朝代:汉朝 作者:汉无名氏浏览量:635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拼音版
shàng sāng
[ [ hàn cháo ] ] hàn míng shì
chū dōng nán , , zhào qín shì lóu       
qín shì yǒu hǎo , , míng wéi luó       
luó cán sāng , , cǎi sāng chéng nán       
qīng wéi lóng , , guì zhī wéi lóng gōu       
tóu shàng duò , , ěr zhōng míng yuè zhū , , xiāng wéi xià qún , , wéi shàng       
háng zhě jiàn luó , , xià dān ; ; shǎo nián jiàn luó , , tuō mào zhe qiào tóu       
gēng zhě wàng , , chú zhě wàng chú       
lái guī xiàng yuàn , , dàn zuò guān luó       
shǐ 使 jun1 cóng nán lái , , chí chú       
shǐ 使 jun1 qiǎn wǎng , , wèn shì shuí jiā mèi       
qín shì yǒu hǎo , , míng wéi luó       
luó nián ? ? èr shí shàng , , shí yǒu       
shǐ 使 jun1 xiè luó , , níng gòng zǎi fǒu ? ? luó qián zhì : : shǐ 使 jun1 ! ! shǐ 使 jun1 yǒu , , luó yǒu       
dōng fāng qiān , , 婿 shàng tóu       
yòng shí 婿 ? ? bái cóng ; ; qīng wěi , , huáng jīn luò tóu ; ; yāo zhōng 鹿 jiàn , , zhí qiān wàn       
shí xiǎo shǐ , , èr shí cháo , , sān shí shì zhōng láng , , shí zhuān chéng       
wéi rén jié bái , , lián lián yǒu       
yíng yíng gōng , , rǎn rǎn zhōng       
zuò zhōng shù qiān rén , , jiē yán 婿 shū
陌上桑古诗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今年几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陌上桑古诗注解
  • 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 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 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 桂枝为笼钩: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 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连绵字。
  • 明月珠:宝珠名。
  • 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 :短袄。
  • 下担捋髭须:放下担子,抚摩胡子(意在引起罗敷的注意)。捋,抚摩。髭,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的胡子。
  • 脱帽著帩头: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古代男子戴帽,先用头巾把发束好,然后戴帽。著,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 :因为,由于。
  • 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 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
  •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又作“踟躇”。
  • :美丽的女子。
  • :请问。
  • 宁可:愿意。
  • 共载:和(使君)同坐一辆车。
  • 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 骊驹:黑色的小马。这里指马。
  • 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 :通“值”,价值。
  • 府小史:太守府的小官吏。
  • 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汉代宫名,大夫。
  • 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 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
  • 白皙:指皮肤洁白。
  • 鬑鬑:须发稀疏的样子。
  • 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 冉冉:走路缓慢。
  • :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
陌上桑创作背景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这首诗大约产生于东汉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官僚贵族的生活日益奢侈,他们仗势欺人、强取豪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写罗敷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通妇女对权贵的反抗精神,同时也展现了民间对美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崇尚。

陌上桑古诗赏析

《陌上桑》是一首富有喜剧色彩的叙事诗,成功地塑造了罗敷这一典型形象。诗的开篇通过环境描写和对罗敷的外貌、服饰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人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见到罗敷后的种种失态表现,从侧面突出了罗敷的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的后半部分着重描写了使君对罗敷的调戏以及罗敷的严词拒绝。使君的行为表现出他的骄横和无耻,而罗敷则以机智、勇敢和自尊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她通过夸饰自己丈夫的地位、财富和风采,一方面巧妙地拒绝了使君的无理要求,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她对自己婚姻的忠诚和对权贵的蔑视。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罗敷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反抗精神。

整首诗情节生动,语言活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讽刺了上层社会的丑恶现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勇敢和智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陌上桑知识点

1. 汉乐府:“乐府”原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经典之作。

2. 侧面描写:诗歌中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的反应来突出罗敷的美貌,这种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3. 夸张和铺陈:诗中对罗敷的服饰、使君的车马以及罗敷对丈夫的描述都运用了夸张和铺陈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更富有艺术魅力。

陌上桑讲解

《陌上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汉乐府中的经典之作。从内容上看,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采桑女罗敷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罗敷这一形象具有多重意义,她不仅外貌美丽,更重要的是她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她面对使君的无理要求,毫不畏惧,巧妙地进行了回击,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技巧。如前文提到的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比直接描写更加生动、含蓄。夸张和铺陈的运用也使

作者汉无名氏介绍
汉无名氏的作品,可归入「两汉乐府」一类。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纷纷背井离乡,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就是反映了这种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痛,表达了一种祈求社会安定、渴望家室团聚的愿望。由于诗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这类诗大都流露了浓重的感伤之情,蕴含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这类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乱世人生观盛行时文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
汉无名氏相关作品

恒灵时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顺帝末京都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无题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十五从军行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从军行 一作: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古诗十九首·八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