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枯鱼过河泣》原文
朝代:汉朝 作者:汉无名氏浏览量:174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

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

《枯鱼过河泣》拼音版
guò
[ [ hàn cháo ] ] hàn míng shì
guò , , shí huǐ       
zuò shū fáng , , xiàng jiāo shèn chū
例句
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也。”(南史·冯道要列传《)
枯鱼过河泣注解

  ⑴枯鱼:干枯的鱼。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卷二十八《庄子音义》下引李云:“枯鱼,犹干鱼也。”
  ⑵何时悔复及:言追悔不及。
  ⑶鲂(fáng):鲂鱼,形状与鳊鱼相似而较宽,银灰色,胸部略平,腹部中央隆起。鱮(xù):即鲢鱼。

枯鱼过河泣译文

  干枯的鱼过河的时候不断地哭泣,什么时候后悔才能够来得及?
  写封书信给鲂鱼和鱮鱼,告诫它们出入都要小心谨慎别再大意。

枯鱼过河泣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东汉末年。当时军阀混战连年不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之一。曹操在《蒿里行》中曾描写过当时社会的惨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枯鱼过河泣》这首诗正是东汉末年动乱社会中随时都可能有灾祸降临到人们头上的残酷现实的反映。

枯鱼过河泣赏析

  此诗属汉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用寓言的形式托物寄意、想象极其浪漫的民歌。诗中描写一条被人捉去晒干的鱼,再次被携带过河时,以自己不慎被捉的惨痛教训,告诫亲友,要它们谨慎小心,免遭横祸。诗篇通过这一拟人手法,反映出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里,人们稍不留心,就有被陷害的危险,也表现出遭遇祸难者对亲友命运的深切关心。
  开头两句突兀而起,奇峭警拔。诗中说一条枯鱼过河时伤心痛哭,悲叹自己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诗中先不说明为什么干枯的鱼会过河会哭泣,又为什么哭泣,为什么悔恨。“何时悔复及”,这是用反诘语表示否定,以加强悲叹的语气,加重表现沉痛的心情。先说结果,后叙原因,可以突出结果。诗中这样处理,不仅可以突出悔恨,还可避免平铺直叙,使内容富有曲折。
  结尾两句仍然不直接回答枯鱼为什么过河,为什么哭泣,为什么后悔,而写枯鱼写信给鲂鱼、鱮鱼,但枯鱼过河、哭泣、后悔的原因却在书信的内容中自然透露出来,构想非常巧妙。诗中用鲂、鱮代指鱼类,它们就是枯鱼的伙伴。书信仅“相教慎出入”五字,内容却极丰富。“慎出入”是说无论外出还是归来,都要谨慎小心,千万不可粗心大意。首先是尽量少外出;即使不得已外出,也要处处留心。这里不但表现了枯鱼对伙伴们的关切,还透露出枯鱼之所以泣、悔,就是由于当初麻痹大意,以致被人捕去,此刻被人携过河去,看到过去在里面游嬉过的河水,以后却再也不可能回到那里面去,不禁伤心痛哭,悔恨万分。它用自己的惨痛教训告诫伙伴,希望它们不要再蹈自己的覆辙。这既是枯鱼对伙伴的警告,也是对自己的悲悼。
  此诗通篇全用比喻,想象新奇,结构精巧,显示了汉乐府寓言民歌极其活泼的想象力以及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汉无名氏介绍
汉无名氏的作品,可归入「两汉乐府」一类。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纷纷背井离乡,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就是反映了这种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痛,表达了一种祈求社会安定、渴望家室团聚的愿望。由于诗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这类诗大都流露了浓重的感伤之情,蕴含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这类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乱世人生观盛行时文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
汉无名氏相关作品

恒灵时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顺帝末京都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无题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十五从军行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从军行 一作: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古诗十九首·八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