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别诗》原文
朝代:汉朝 作者:汉无名氏浏览量:324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恨恨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别诗》拼音版
bié shī
[ [ hàn cháo ] ] hàn míng shì
liáng shí zài zhì , , bié zài       
píng yíng , , zhí shǒu chí chú       
yǎng shì yún chí , , yǎn xiàng       
fēng shī suǒ , , zài tiān       
zhǎng dāng cóng bié , , qiě       
yīn chén fēng , , sòng jiàn       
jiā huì nán zài , , sān zǎi wéi qiān qiū       
lín zhuó zhǎng yīng , , niàn chàng yōu yōu       
yuǎn wàng bēi fēng zhì , , duì jiǔ néng chóu       
háng rén huái 怀 wǎng , , wèi chóu       
yǒu yíng shāng jiǔ , , jié chóu miù       
xié shǒu shàng liáng , , yóu zhī ? ? pái huái , , hèn hèn       
háng rén nán jiǔ liú , , yán zhǎng xiàng , , ān zhī fēi yuè , , xián wàng yǒu shí ? ? chóng míng , , hào shǒu wéi
别诗古诗译文

美好的时光不会再来,离别的时刻就在眼前。我在大路旁彷徨不安,拉着你的手在野外徘徊。抬头仰望浮云飞驰,瞬息之间就相互超越。一旦被风波吹散,我们将各在天涯一方。长久地从此分别,姑且再站立片刻。我想凭借晨风的力量,用我的身躯送你远行。美好的聚会难以再遇到,三年的时光就像千秋万代。在河边洗涤长长的帽缨,思念你心中惆怅不已。远望悲风袭来,面对美酒也无法举杯相酬。远行的人想着回去的路,用什么来安慰我的忧愁?只有这满杯的美酒,与你结下深厚的情谊。我们携手走上河上的桥梁,游子傍晚要去哪里呢?在小路旁徘徊,心中遗憾不能畅所欲言。远行的人不能久留,各自说着长久的相思,怎知不会像月亮的盈亏一样,有团圆的时候呢?努力培养高尚的品德,直到白头为目标。

别诗古诗注解
  • 良时:美好的时光。
  • 须臾:片刻。
  • 屏营:彷徨、徘徊。
  • 衢路:大路。
  • 踟蹰:徘徊不前。
  • 奄忽:迅速、突然。
  • :超越。
  • 风波:比喻人生的变故。
  • 斯须:片刻。
  • 晨风:一种鸟,这里比喻快速。
  • 贱躯:作者自指。
  • 嘉会:美好的聚会。
  • :洗涤。
  • 长缨:长长的帽缨。
  • 怅悠悠:惆怅不已。
  • :以酒相劝。
  • 怀往路:想着回去的路。
  • 盈觞:满杯。
  • 绸缪:情意深厚。
  • 河梁:河上的桥梁。
  • 游子:远行的人。
  • 暮何之:傍晚要去哪里。
  • 蹊路:小路。
  • 恨恨不得辞:心中遗憾不能畅所欲言。
  • 弦望:月亮的盈亏变化,比喻人的聚散。
  • 崇明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 皓首:白头。
别诗创作背景

此诗作者为汉无名氏,具体创作背景难以确切知晓。汉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离别和漂泊。这首诗很可能是在友人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可能是在社会变迁、人生起伏的背景下,借离别之情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别诗古诗赏析

这首《别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离别诗。开篇“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直接点明离别之景,感慨美好时光的短暂,奠定了全诗的伤感基调。接着通过“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彷徨和不舍。

诗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如“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以浮云和风波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变幻,形象地表达了分别后两人天各一方的无奈。“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愿意不顾一切地相送。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强调了相聚的难得,三年的时光在离别的痛苦中仿佛变得无比漫长。“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借景抒情,在河边洗涤帽缨的举动,更增添了思念的惆怅。

结尾“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既有对离别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同时鼓励友人努力培养高尚的品德,以白头为目标,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豁达。

别诗知识点

1. 古诗体裁:这首诗属于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流行的诗歌形式,句式整齐,不拘格律。

2. 比兴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通过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境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文化典故:“临河濯长缨”出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表达了高洁的志向。

4.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将浮云拟人化,“三载为千秋”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别诗讲解

这首诗围绕着离别展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从开始的直接感慨离别,到中间借景抒情,再到结尾的安慰和鼓励,层次分明,情感真挚。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离别的重视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的比兴手法和文化典故也值得我们

作者汉无名氏介绍
汉无名氏的作品,可归入「两汉乐府」一类。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东汉后期党争激烈,杀伐不休;官僚垄断仕途,文人士子备受压抑。面对这种社会现实,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纷纷背井离乡,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就是反映了这种漂泊流离之苦和离别相思之痛,表达了一种祈求社会安定、渴望家室团聚的愿望。由于诗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因此这类诗大都流露了浓重的感伤之情,蕴含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这类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儒家思想崩溃,乱世人生观盛行时文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
汉无名氏相关作品

恒灵时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顺帝末京都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无题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十五从军行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从军行 一作: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古诗十九首·八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