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穿上色彩华丽像花一样的衣裳。云神蜿蜒曲折降临且安详,神光灿烂没有止境。云神安详地居住在寿宫中,与日月一样放射光芒。云神以龙驾车穿着帝服,姑且在天上遨游周行。云神辉煌地降临了,忽然又旋风般升向云中。云神能看到冀州的辽阔大地,并且眼光能越过四海没有尽头。我思念云神不禁声声叹息,忧心忡忡心意难平。
《云中君》是《九歌》中的一篇。《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关于云中君的身份,一般认为是云神。战国时期,楚国巫风盛行,祭祀活动繁多,人们通过祭祀神灵来祈求福祉、消灾解难。屈原在创作《九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神灵的想象,《云中君》就是祭祀云神的乐歌。
这首诗描绘了云神降临、遨游和离去的过程,表达了人们对云神的崇敬和思念之情。诗中对云神的描写生动形象,如“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展现了云神降临时光芒四射、姿态优美的形象。“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则描绘了云神以龙驾车、身着帝服在天空中遨游的壮观景象。诗的结尾“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表达了人们对云神离去的不舍和思念,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共十一篇,除《礼魂》为送神曲外,其余各篇分别祭祀不同的神灵。《云中君》祭祀的是云神。古代祭祀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祭祀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在诗歌创作上,屈原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云中君》这首诗以祭祀云神为主题,通过对云神形象、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人对云神的崇拜和信仰。诗的开篇描绘了祭祀者为迎接云神所做的准备,用兰汤沐浴、穿上华丽的衣裳,营造出庄重而神圣的氛围。接着描写云神的降临,其光彩照人、姿态优美,让人感受到神灵的威严和神秘。云神在天空中遨游,展现出其广阔的视野和强大的力量。最后,云神离去,祭祀者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之中,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更加动人。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如“华采衣兮若英”将衣服比作鲜花,形象地描绘出祭祀者的装扮;“龙驾兮帝服”象征着云神的高贵和威严。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美妓】墨点柳眉新,酒晕桃腮嫩,破春娇半颗朱唇,海棠颜色红霞韵。宫额芙蓉印。
【滚绣球】藉丝裳翡翠裙,芭蕉扇竹叶樽。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颤巍巍雾鬟云鬓,胭脂颈玉软香温。轻拈翠靥花生晕,斜插犀梳月破云。误落风尘。
【倘秀才】莫不是丽春园苏乡的后身,多应是西厢下莺莺的影神,便有丹青画不真。妆梳诸样巧,笑语暗生春。他有那千般儿可人。
【脱布衫】常记的五言诗暗寄回文,千金夜古断青春。厮陪奉娇香腻粉,喜相逢柳营花阵。
【醉太平】这些时春寒绣裀,月暗重门,梨花暮雨近黄昏,把香衾自温。金杯不洗心头闷,青鸾不寄云边信,玉容不见意中人。空教人害损。
【随煞】想当日一宵欢会成秦晋,翻做了千里关山劳梦魂。漏永更长烛影昏,柳暗花遮曙色分。酒酽花浓锦帐新,倚玉偎红翠被温。有一日重会菱花镜里人,将我这受过凄凉正了本。
玉如意,玉如意,江风九月吹人泣。
九月桥头漫波澜,乡怀神伤追梦忆。
凭栏登阁应吹冷,却觅湖涛断箫声。
不闻仙音寄人事,但见孤鸿度屏风。
秋雨寒,秋雨寒,秋雨如意望乡难。
高桑落影黄泥岗,瘦竹摇烟小清潭。
清潭映我影,我影徒戚然。
月辉随洒乱星点,蓬烟犹隔万重山。
履水若平地,乱步入溪川。
川上黄烟庙,月下紫云幡。
借问酒肆何处有,若得此物可销愁。
僧家捧来玉如意,堪使如意解我忧? 世之不如意者十八九,且将行乐忘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