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
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①醉著:醉酒睡着。著,通“着”。
②清江:指渌江。
③桑柘(zhè):统签本、《全唐诗》、吴校本、《全闽诗话》卷一、《五代诗话》卷六均作“花柳”。桑柘:桑木与柘木。柘,木名,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可喂蚕。
乘船行驶在万里的清江之上,天空辽阔。清江两岸的村落一个接着一个,炊烟袅袅。
渔翁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唤醒他。等到下午醒来,看见了满船的积雪。
该诗创作于唐昭宗天祐元年(904年)冬,此时唐昭宗已被弑,朱全忠把持朝政,韩偓以断回朝之想,而坚隐逸之念,故而创作此诗,寄其情致。
韩偓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这首诗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远无际,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诗中点到的景物不多,只有“江”“天”“村”“桑柘”和“烟”,但它们却恰到好处地交织在一起,互相映带,组成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并且连续的展现下去,犹如一幅长卷,把万里清江及其两岸的景色都一一再现在读者面前。这当中,也巧妙地包含着一叶渔舟在江中移动的情景,显得轻松自然,悠然神远。还有“万里”“一村”的有意重复出现,不仅使诗句读起来流利畅达,在声情上也造成轻轻的跳跃感,宛如小舟在水中轻轻颠扬,顺流而下,与诗情画意十分合拍。
至于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在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用最俭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更加耐人玩索的是,作者也在为自己的心情写照。这两幅画的前后组合,在短暂的时间联系和强烈的对比中,流露出了值得认真体味的诗人的内在情绪。从最末一句“过午”二字看来,这首诗在时间上只写了半天,上午还是清江万里,风光明朗,而中午却降下一天纷纷扬扬的大雪来,风云变幻如此之快,真有些出人意外。这不单单是指自然风云。联系作者生活的晚唐和五代初期的情况看,那正是朝野大乱之际,形势瞬息万变,这当中显然包含着作者对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深沉感叹。对这急剧变化的政治风云的态度,作者又巧妙地从渔翁形象中作了暗示。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他,多么安闲自在,无忧无虑。直至寒气逼得冻醒了,他看着满船积雪,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诗中流露的情绪虽然不无惊讶,但主要仍是平静、安详,处之泰然,这是十分超脱的态度。作者写此诗而以《醉著》为题,也暗中透露了这个消息。当然,其中也多少流露出一些迷惘和孤独感,甚至有“一切皆空”的意思,似乎暗示着作者当时处境的艰难和心情的悲凉,这在那样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也是自然之理。从两幅画的联系和对比中,可以启人遐思,发人深省。
这首诗纯用白描,语言平易,但却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叫人含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