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摊破浣溪沙》原文
朝代:清朝 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160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拼音版
tān huàn shā
[ [ qīng cháo ] ] lán xìng
fēng piāo cán huà píng , , lián gāng qiàn ǒu yíng ; ; zhēn zhòng bié niān xiāng bàn , , qián shēng       
rén dào qíng duō qíng zhuǎn báo , , ér jīn zhēn duō qíng ; ; yòu dào duàn cháng huí shǒu chù , , lèi tōu líng
摊破浣溪沙古诗译文

风中的柳絮飘零殆尽,已然化作浮萍;泥中的莲花,刚刚凭借藕丝缠绕在一起。我满怀珍重地另拈一瓣香,来铭记前世的缘分。人陷入太多的情中,情感反而变得淡薄,如今真的不再那么多情了。可又到了令人断肠回首的地方,泪水偷偷地流了下来。

摊破浣溪沙古诗注解
  • 风絮飘残已化萍:风中的柳絮飘飞散尽,化为浮萍。柳絮化为浮萍是一种自然现象,古人常以此象征事物的变化无常。
  • 泥莲刚倩藕丝萦:泥中的莲花刚刚依靠藕丝缠绕在一起。“倩”有借助、依靠之意。
  • 珍重别拈香一瓣:满怀珍重地另外拈起一瓣香。“拈”指用手指拿取。
  • 记前生:铭记前世的缘分。
  • 人到情多情转薄:人陷入太多的情中,情感反而变得淡薄。
  • 而今真个不多情:如今真的不再那么多情了。
  • 又到断肠回首处:又到了令人断肠回首的地方。
  • 泪偷零:泪水偷偷地流下来。
摊破浣溪沙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康熙年间,他出身富贵,却有着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这首词具体的创作背景并无确切记载,但从词的情感基调来看,可能是他在经历了爱情的挫折或人生的不如意后所作。纳兰性德一生渴望真挚的爱情和知己,然而现实却常常让他失望,这种情感上的落差或许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摊破浣溪沙古诗赏析

这首《摊破浣溪沙》是纳兰性德的经典之作,情感真挚深沉,意境凄美动人。上阕以景起兴,“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描绘了一幅衰败而又缠绵的景象,柳絮化为浮萍,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泥莲依靠藕丝缠绕,又暗示着一种无奈的牵绊。“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则将情感升华,通过拈香铭记前世,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珍视和难以忘怀。

下阕直抒胸臆,“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是纳兰性德独特的情感表达,看似矛盾,实则深刻地反映了他在经历了太多情感的波折后,内心的疲惫和无奈。他曾经深情投入,却换来失望和伤痛,所以才说如今真的不多情了。然而,“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又揭示了他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痛苦,即使想要放下,在特定的情境下,依然会忍不住落泪。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将纳兰性德的多愁善感和对爱情、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摊破浣溪沙知识点

《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是词牌名。它在格式上与《浣溪沙》有所不同,上下阕各增三字,成为“七、七、七、三、三”的格式。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摊破浣溪沙讲解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词是纳兰性德情感世界的一个缩影。他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上阕的景语其实都是情语,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在表达情感时,他没有直白地宣泄,而是通过“情多情转薄”这样的矛盾表述,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和痛苦。

从历史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词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情感状态和审美情趣。清朝时期,诗词创作依然繁荣,文人雅士们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意境的营造。纳兰性德的词在当时就备受推崇,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我们来说,欣赏这首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让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情感问题时,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纳兰性德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相关作品

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

酒醒池塘耿不眠,帐纹漠漠隔轻烟。

溪风到竹初疑雨,秋月如弓渐满弦。

残梦远经吹角戍,明河长亘衣天。

哀蛩饯晓浑多事,也似严更古驿边。

鹧鸪天·雁贴寒云次第飞

雁贴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鸟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对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