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
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
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你容貌丰采又俊朗,曾经在巷口把我等,后悔我没跟你走一趟。你身材高大又健壮,曾经在堂前把我等,后悔我没跟你一起往。我穿上那锦缎衣裳,外面罩着麻纱外装。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同前往。我穿上那锦缎裙裳,外面罩着麻纱衣裳。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回家乡。
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女子后悔没有随未婚夫出行,后又盼其再来迎娶;另一种认为是女子曾经拒绝了男子的求婚,后来又想反悔,盼望男子再来迎娶。从诗中女子的情感变化可以看出,她当初或许因某些原因犹豫不决,错过后又心生懊悔。
这首诗情感真挚,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内心的懊悔与期盼。诗的前两章,女子回忆当初男子前来迎亲,自己却因犹豫而未同行,如今后悔不已。通过“悔予不送兮”“悔予不将兮”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悔恨之情。后两章,女子想象自己穿上漂亮的嫁衣,急切地盼望男子再次前来接她,“叔兮伯兮,驾予与行”“叔兮伯兮,驾予与归”,反复的呼告,将女子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层层递进,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女子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这首诗以女子的视角展开,展现了一段因犹豫而错过的爱情故事。诗中女子的情感变化非常细腻,从最初的迟疑,到后来的懊悔和期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爱情面前犹豫不决的女子形象。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女子的情感变化中体会到她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诗经》中诗歌的魅力,它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此外,诗中的服饰描写“衣锦褧衣,裳锦褧裳”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的婚礼习俗提供了一定的线索。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1]。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
不殄禋祀,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靡神不宗。
后稷不克,上帝不临。
耗斁下土,宁丁我梗旱既大甚,则不可推。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昊天上帝,则不我遗。
胡不相畏?
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
赫赫炎炎,云我无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顾。
群公先正,则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
昊天上帝,宁俾我遁?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
胡宁瘨我以旱?
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
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
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马师氏,膳夫左右。
靡人不周,无不能止。
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瞻卬昊天,有嘒其星。
大夫君子,昭假无赢。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
何求为我,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曷惠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