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秦楼月》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46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秦楼月》拼音版
qín lóu yuè
[ [ sòng cháo ] ] fàn chéng
lóu yīn quē , , lán gàn yǐng dōng xiāng yuè       
dōng xiāng yuè , , tiān fēng , , xìng huā xuě       
yān cuī lòu jīn qiú yān , , luó wéi àn dàn dēng huā jié       
dēng huā jié , , piàn shí chūn mèng , , jiāng nán tiān kuò
秦楼月古诗译文

楼阁的阴影残缺不全,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的月光下。东厢的月光啊,满天地的清风白露,杏花洁白如雪。透过轻烟,催促着更漏的金虬声如呜咽,罗帐里光线暗淡,灯花已经结成。灯花已经结成,恍惚进入了短暂的春梦,梦到了广阔无垠的江南大地。

秦楼月古诗注解
  • 楼阴缺:楼阁的阴影残缺不全。
  • 金虬:指漏壶上的装饰,这里借指漏壶。漏壶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 罗帏:丝罗帐幕。
  • 灯花结:灯芯燃烧时结成花状,古人认为这是有喜事的预兆。
秦楼月创作背景

范成大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田园生活、边塞风光、羁旅愁思等多个方面。这首《秦楼月》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可能是他在某个夜晚,因思念江南故乡或者远方的人而创作。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文人多有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词或许也蕴含了作者在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感。

秦楼月古诗赏析

这首词营造了一种清幽、孤寂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上阕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月夜景象,楼阁、栏杆、月光、风露、杏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为全词奠定了清冷的基调。下阕则转入室内,通过描写漏声、罗帏、灯花,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最后“片时春梦,江南天阔”,以梦到江南的广阔天地,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整首词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深沉。

秦楼月知识点

1. 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与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他的田园诗成就颇高。

2. 《秦楼月》是词牌名,又名《忆秦娥》,有多种变体,其格律较为固定。

3. 古代诗词中常常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本词中的“杏花”“灯花”等,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秦楼月讲解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托。上阕的写景,看似只是单纯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但实际上景中含情,那清冷的月光、洁白的杏花,都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下阕则从外部环境转入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漏声和灯花,表现出时间的流逝和作者的百无聊赖。最后进入梦境,梦到江南,将作者的思乡之情或者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推向了高潮。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从意象、意境和情感等方面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

作者范成大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相关作品

龟渚

白鱼出水卧银刀,紫笋堆盘脱锦袍。

扪腹将军犹未快,棹船西岸摘蒌蒿。

鬼门关

天作陇头石阙,人言要隔尘樊。

百年会须作鬼,无事先穿鬼关。

高淳道中

路入高淳麦更深,草泥沾润马駸駸。

雨归陇首云凝黛,日漏山腰石渗金。

老柳不春花自蔓,古祠无壁树空阴。

一箪定属前村店,衮衮炊烟起竹林。

高楼曲

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

高楼人不到,小雨怯单衣。

高景庵泉亭

峰头挥手笑红尘,天入双眸洗翳昏。

万里西风熟粳稻,白云堆里著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