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在这漫漫远路上,东西奔波,能去问谁呢?寒冬已至,却无处给远方的人寄去御寒的衣裳。你离去的时候,庭院前刚刚种下树木,如今树木已经大到可以让鸟儿筑巢了,可你却还没有归来。
方干一生坎坷,科举不第,他的许多诗作都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友的思念。这首《君不来》可能创作于他在漂泊途中,或是在亲友远行未归之时,通过诗来抒发内心的孤寂与对亲友的牵挂。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首句“远路东西欲问谁”,勾勒出一个在远方漂泊、孤独无助的形象,不知该向谁倾诉自己的心事。“寒来无处寄寒衣”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与牵挂,寒冷的季节更增添了思念的愁绪。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以树木的生长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而人却迟迟未归,将盼归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本诗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对比体现在以庭前树的生长与“人未归”形成对照,突出时光流逝和人的未归。借景抒情则是通过“寒来”的季节之景,抒发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之人的牵挂。同时,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却能深切地传达出真挚的情感,体现了方干诗歌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从一个生活中的小视角切入,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体验。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在家中等待亲人归来的人,也可能是漂泊在外思念亲友的游子。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平实的语言打动人心。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离别的重视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在学习这首诗时,要体会诗人如何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场景来传达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在不同时代的共鸣。
寒山压镜心,此处是家林。
梁燕窥春醉,岩猿学夜吟。
云连平地起,月向白波沈。
犹自闻钟角,栖身可在深。
世人如不容,吾自纵天慵。
落叶凭风扫,香粳倩水舂。
花期连郭雾,雪夜隔湖钟。
身外无能事,头宜白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