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君不来》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方干浏览量:234

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君不来》拼音版
jun1 lái
[ [ táng cháo ] ] fāng gàn
yuǎn dōng 西 wèn shuí , , hán lái chù hán       
shí chū zhǒng tíng qián shù , , shù shèng cháo rén wèi guī
君不来古诗译文

在这漫漫远路上,东西奔波,能去问谁呢?寒冬已至,却无处给远方的人寄去御寒的衣裳。你离去的时候,庭院前刚刚种下树木,如今树木已经大到可以让鸟儿筑巢了,可你却还没有归来。

君不来古诗注解
  • 远路东西:指在漫长的道路上来回奔波,方向不定。
  • 欲问谁:有事情却不知向谁询问,表达一种迷茫无助的状态。
  • 寒来:寒冷的季节到来。
  • 寄寒衣:给远方的人寄送冬天的衣服。
  • 胜巢:大到足以让鸟儿筑巢,说明树木生长得很茂盛。
君不来创作背景

方干一生坎坷,科举不第,他的许多诗作都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友的思念。这首《君不来》可能创作于他在漂泊途中,或是在亲友远行未归之时,通过诗来抒发内心的孤寂与对亲友的牵挂。

君不来古诗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首句“远路东西欲问谁”,勾勒出一个在远方漂泊、孤独无助的形象,不知该向谁倾诉自己的心事。“寒来无处寄寒衣”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与牵挂,寒冷的季节更增添了思念的愁绪。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以树木的生长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而人却迟迟未归,将盼归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君不来知识点

本诗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对比体现在以庭前树的生长与“人未归”形成对照,突出时光流逝和人的未归。借景抒情则是通过“寒来”的季节之景,抒发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之人的牵挂。同时,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却能深切地传达出真挚的情感,体现了方干诗歌的艺术特色。

君不来讲解

这首诗从一个生活中的小视角切入,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体验。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在家中等待亲人归来的人,也可能是漂泊在外思念亲友的游子。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平实的语言打动人心。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离别的重视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在学习这首诗时,要体会诗人如何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场景来传达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在不同时代的共鸣。

作者方干介绍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方干相关作品

过姚监故居(一作经陆补阙故居)

不敢要君徵亦起,致君全得似唐虞。

谠言昨叹离天听,新冢今闻入县图。

琴锁坏窗风自触,鹤归乔木月难呼。

学书弟子何人在,检点犹逢谏草无。

镜中别业二首(一作镜湖西岛闲居)

寒山压镜心,此处是家林。

梁燕窥春醉,岩猿学夜吟。

云连平地起,月向白波沈。

犹自闻钟角,栖身可在深。

世人如不容,吾自纵天慵。

落叶凭风扫,香粳倩水舂。

花期连郭雾,雪夜隔湖钟。

身外无能事,头宜白此峰。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颇谐素心因成

湖北湖西往复还,朝昏只处自由间。

暑天移榻就深竹,月夜乘舟归浅山。

绕砌紫鳞欹枕钓,垂檐野果隔窗攀。

古贤暮齿方如此,多笑愚儒鬓未斑。

中秋月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

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

封匏寄酒提携远,织笼盛梅答赠迟。

九度搅和谁用法,四边窥摘自攀枝。

樽罍泛蚁堪尝日,童稚驱禽欲熟时。

毕卓醉狂潘氏少,倾来掷去恰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