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二郎神》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柳永浏览量:291

炎光谢。

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

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

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二郎神》拼音版
èr láng shén
[ [ sòng cháo ] ] liǔ yǒng
yán guāng xiè       
guò fāng chén qīng       
zhà lěng fēng qīng tíng shuǎng , , tiān shuǐ gōu yáo guà       
yīng shì xīng é jiē jiǔ , , jiù yuē biāo lún jià       
chù wēi yún àn , , gěng gěng yín gāo xiè       
xián       
zhī jǐng , , jīn jià       
yùn qiǎo chuān 穿 zhēn lóu shàng , , tái fěn miàn yún huán xiàng       
diàn jīn chāi chù , , suàn shuí zài huí láng yǐng xià       
yuàn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 , zhàn huān , , nián nián jīn
二郎神古诗译文

暑气渐渐消退,傍晚一场雨过后,路上的尘埃被轻轻洒净。刚露出的凉气和清风,让庭院清爽宜人,天空如水洗般澄澈,一弯新月像玉钩遥挂天边。想来是织女感叹与牛郎长久分离,正打算赴旧约,驾着风轮前来。极目远望,微云缓缓飘过,明亮的银河高高倾泻。

这般景致闲适优雅。要知道这样的美景,古往今来都是无价的。楼上的女子们正巧妙地穿针引线,她们扬起粉脸,云鬓相互低垂。在那钿合金钗的私语之处,不知是谁正躲在回廊的暗影下。只愿天上人间,都能享有这般欢娱,每年的今夜都如此。

二郎神古诗注解
  • 炎光谢:炎热的暑气消退。炎光,指夏天的炎热阳光。谢,消逝。
  • 玉钩:喻指新月。
  • 星娥:指织女。
  • 飚轮:神话中御风而行的神车。
  • 耿耿:明亮的样子。
  •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古代七夕有女子穿针乞巧的习俗。
  • 钿合金钗:钿盒和金钗,常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
二郎神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相传这一天牛郎织女会在鹊桥相会。柳永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昌盛,节日氛围浓厚。他可能在七夕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看到人们庆祝节日的热闹场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

二郎神古诗赏析

这首词以七夕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清幽、浪漫的七夕夜景图。上阕写景,通过描写暑气消退、暮雨初歇、新月高悬、银河倾泻等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氛围,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增添了浪漫色彩。下阕写人,着重刻画了女子们穿针乞巧、私语许愿的场景,展现了七夕节的民俗风情和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整首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间情感的深刻表达,体现了柳永词的独特风格。

二郎神知识点

1.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演变成象征爱情的节日。

2. 穿针乞巧:七夕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女子们在这一天比赛穿针,以祈求心灵手巧。

3. 牛郎织女传说: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爱情传说,讲述了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只能在每年七夕相会的故事。

4.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二郎神讲解

柳永的《二郎神》围绕七夕节展开,上阕先描绘了七夕夜晚的自然景色,从天气的变化到天空的星月,为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清幽、神秘的基调。其中“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一句,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景色相结合,使画面更具奇幻色彩。

下阕则聚焦于人间女子在七夕节的活动。“运巧思穿针楼上女”生动地展现了女子们参与传统习俗的场景,体现了节日的热闹氛围。而“钿合金钗私语处”则暗示了女子们对爱情的期待和向往。最后“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一句,既是女子们的美好心愿,也表达了作者对世间美好情感的祝福。

从艺术手法上看,柳永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和人物,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七夕节的独特魅力。同时,他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丰富了词的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柳永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柳永相关作品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

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

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

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

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

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

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驻马听·凤枕鸾帷

凤枕鸾帷。

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

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

奈何伊。

恣性灵、忒煞些儿。

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

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

漫寄消寄息,终久奚为。

也拟重论缱绻,争奈翻覆思维。

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煮海歌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從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馀财罢鹽铁。

太平相业尔惟鹽,化作夏商周时节。

征部乐·雅欢幽会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

每追念、狂踪旧迹。

长祗恁、愁闷朝夕。

凭谁去、花衢觅。

细说此中端的。

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

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

况渐逢春色。

便是有,举场消息。

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