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送李端》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卢纶浏览量:242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送李端》拼音版
sòng duān
[ [ táng cháo ] ] lún
guān shuāi cǎo biàn , , bié zhèng kān bēi       
chū hán yún wài , , rén guī xuě shí       
shǎo wéi zǎo , , duō nán shí jun1 chí       
yǎn kōng xiàng xiàng , , fēng chén suǒ
送李端古诗译文

故乡的边关,到处都是衰败的野草,在这凄凉的景色中,我们正面临着令人悲痛的离别。你要去的路延伸到那寒冷的云朵之外,当你归去时,天色已晚,大雪纷飞。我从小就失去了双亲,很早就漂泊在外,历经了诸多艰难困苦,才结识了你,可惜相识太晚。我只能默默地掩面哭泣,空自对着你离去的方向,在这战乱不息的世间,我们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呢?

送李端古诗注解
  • 故关:故乡。
  • 衰草:枯萎的草。
  • 堪悲:令人悲痛。
  • 少孤:从小失去父亲。
  • 为客:指离家在外漂泊。
  • 风尘:指社会动荡、战乱。
  • 何所期:什么时候可以再相见。
送李端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卢纶早年遭遇安史之乱,一生坎坷,饱经忧患。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他送别友人李端,面对凄凉的景色和友人的离去,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送李端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首联通过描写故乡边关衰败的野草,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直接点明了离别的悲伤。颔联“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以景衬情,“寒云”“暮雪”不仅描绘出了送别时环境的寒冷和恶劣,更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颈联“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诗人倾诉了自己的身世遭遇,感慨自己早年漂泊、历经磨难,与友人相识太晚,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悲痛。尾联“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诗人掩面哭泣,却只能空对友人离去的方向,在这动荡的社会中,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将离别之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凉,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送李端知识点

1. 卢纶是唐代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

2. 本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衰败的野草、寒云、暮雪等景物,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悲和身世之感。

3. 诗句对仗工整,如“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送李端讲解

《送李端》是一首充满悲伤情感的送别诗。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从艺术特色上看,诗歌的景物描写非常出色,每一处景都饱含着诗人的情,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种凄凉的氛围。同时,诗人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经历,让这首送别诗不仅仅是简单的惜别之情,更具有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这种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是唐代诗歌的一大特色。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重点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技巧,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

作者卢纶介绍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卢纶相关作品

过楼观李尊师(一作过李尊师院)

城阙望烟霞,常悲仙路赊。

宁知樵子径,得到葛洪家。

犬吠松间月,人行洞里花。

留诗千岁鹤,送客五云车。

访世山空在,观棋日未斜。

不知尘俗士,谁解种胡麻。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

孤贱易蹉跎,其如酷似何。

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

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

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时居停务)

相见翻惆怅,应怜责废官。

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

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

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

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

兴还江海上,迹在是非端。

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别,宾仆亦阑干。

焦篱店醉题(时看弄邵翁伯)

洛下渠头百卉新,满筵歌笑独伤春。

何须更弄邵翁伯,即我此身如此人。

裴给事宅白牡丹(一作裴潾诗)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