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李益浏览量:160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拼音版
zhú chuāng wén fēng miáo kōng shǔ
[ [ táng cháo ] ]
wēi fēng jīng zuò , , lín yǒu yōu zāi       
kāi mén dòng zhú , , shì rén lái       
shí zhī shàng , , shāo zhān jiē xià tái       
dāng huǎng , , wéi 绿 qín āi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古诗译文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声响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

推开门又吹动了竹丛,还以为是老友前来。

竹叶上的露珠不时滴下,渐渐润泽了阶下的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吹进帘栊,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古诗注解
  • 暮坐:傍晚时坐着。
  • 临牖(yǒu):临窗。牖,窗户。
  • 故人:老朋友。
  • 何当:何时能够。
  • 幌(huǎng):窗帘。
  • 绿琴:琴的美称。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益与苗发、司空曙交往时期。他们均为中唐诗人,彼此间情谊深厚。在一个暮晚时分,李益独坐窗前,被微风触动情思,思念起远方的友人,于是写下此诗以寄怀。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古诗赏析

全诗以“风”为线索,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情思的画面。开篇“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通过“惊”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在傍晚独坐时被微风惊扰的状态,引出下文的悠悠思绪。“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把诗人盼友至的急切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富有生活情趣。“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寂静,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结尾“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借风寄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期盼,希望友人能与自己一起抚琴畅叙。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知识点

李益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作多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明快,也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和情感的作品,如这首《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微风、竹子、露珠、青苔等自然景象,虚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诗歌意境深远。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讲解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从环境描写入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做铺垫。“疑是故人来”一句是情感的转折,将诗人内心的期待瞬间展现出来。最后借风拂琴埃,含蓄地表达了希望与友人相聚交流的愿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李益介绍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李益相关作品

过马嵬二首 [第二首一作李远诗]

路至墙垣问樵者,顾予云是太真宫。

太真血染马蹄尽,朱阁影随天际空。

丹壑不闻歌吹夜,玉阶唯有薜萝风。

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

金甲银旌尽已回,苍茫罗袖隔风埃。

浓香犹自随鸾辂,恨魄无由离马嵬。

南内真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

唯留坡畔弯环月,时送残辉入夜台。

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零

边城已在虏城中,烽火南飞入汉宫。

汉庭议事先黄老,麟阁何人定战功。

汉宫词 [一作韩翃诗]

汉室长陵小市东,珠帘绣户对春风。

君王昨日移仙仗,玉辇将迎入汉中。

中桥北送穆质兄弟应制戏赠萧二策

洛水桥边雁影疏,陆机兄弟驻行车。

欲陈汉帝登封草,犹待萧郎寄内书。

山鹧鸪词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