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澄水如鉴》原文
朝代:唐朝 作者:崔颢浏览量:278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澄水如鉴》拼音版
chéng shuǐ jiàn
[ [ táng cháo ] ] cuī hào
shèng xián jiāng , , shàng shàn zhù qíng shēn       
jié bái quán , , chéng qīng yǒu piàn xīn       
jiāo zhī náo , , làn zhuó nán qīn       
fāng cùn xuán gāo jiàn , , shēng chén       
duì quán néng jiè , , jìng jìng xiàng lín       
lián shèn chuán jiā zhèng , , liú fāng jīn
澄水如鉴古诗译文

圣贤用清水来树立比喻,因为它蕴含着至善至深的情感。水的洁白如同人的完美品德,它的澄清表明它有一颗纯净的心。它能抵御浇薄浮躁的风气,不会被泛滥污浊的东西侵蚀。人的内心应像高悬的明镜一样明察秋毫,这样一生怎会沉沦呢?面对泉水能自我告诫,就像对着镜子平静地审视自己。廉洁谨慎的作风应传承为家庭的美德,这种美德从古至今都应流传下去。

澄水如鉴古诗注解
  • 圣贤将立喻:圣贤之人想要树立一个比喻。将,想要;立喻,树立比喻。
  • 上善贮情深:上善,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贮情深,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 全德:完美的品德。
  • 浇浮:指社会风气的浇薄浮躁。
  • 不挠:不屈服。
  • 滥浊:泛滥污浊的东西。
  • 方寸:指人的心。
  • 高鉴:高悬的明镜,比喻人内心的明察。
  • 生涯讵陆沉:生涯,一生;讵,怎;陆沉,沉沦。
  • 廉慎:廉洁谨慎。
澄水如鉴创作背景

崔颢生活在唐朝,当时社会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一些社会风气的问题。诗人可能是看到了水的清澈纯净的特性,联想到人的品德修养,从而以澄水为喻,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高尚品德的崇尚和对人们修身养性的劝诫。

澄水如鉴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水为喻,托物言志。开篇点明圣贤以水立喻,是因为水蕴含着上善的深情,引出下文对水的品德的描述。中间几句通过描写水的洁白、澄清,以及它能抵御浇浮滥浊,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定操守。“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则表达了诗人认为人只要内心像明镜一样明察是非,就不会在人生中沉沦。最后两句呼吁人们要将廉洁谨慎的品德传承下去,流芳百世。整首诗寓意深刻,语言简洁,通过对水的赞美,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澄水如鉴知识点

1.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强调水的柔弱、滋润万物而不争的特性。

2.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 崔颢是唐代诗人,他的代表作有《黄鹤楼》等。

澄水如鉴讲解

这首诗从水的特性出发,引导人们思考品德修养的问题。水的澄清纯净就像人的内心,应该保持纯洁和高尚,不被外界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保持廉洁谨慎的作风。同时,我们也要传承和发扬这种良好的品德,让它在家庭和社会中流传下去。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

作者崔颢介绍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崔颢相关作品

行路难·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

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旦入朝云殿。

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

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

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玉墀。

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

行经华阴·零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行经华阴·一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长安道( 一作宋之问诗)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上悠悠应自知。

杂曲歌辞·长干曲四首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