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
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
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圣贤用清水来树立比喻,因为它蕴含着至善至深的情感。水的洁白如同人的完美品德,它的澄清表明它有一颗纯净的心。它能抵御浇薄浮躁的风气,不会被泛滥污浊的东西侵蚀。人的内心应像高悬的明镜一样明察秋毫,这样一生怎会沉沦呢?面对泉水能自我告诫,就像对着镜子平静地审视自己。廉洁谨慎的作风应传承为家庭的美德,这种美德从古至今都应流传下去。
崔颢生活在唐朝,当时社会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一些社会风气的问题。诗人可能是看到了水的清澈纯净的特性,联想到人的品德修养,从而以澄水为喻,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高尚品德的崇尚和对人们修身养性的劝诫。
这首诗以水为喻,托物言志。开篇点明圣贤以水立喻,是因为水蕴含着上善的深情,引出下文对水的品德的描述。中间几句通过描写水的洁白、澄清,以及它能抵御浇浮滥浊,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定操守。“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则表达了诗人认为人只要内心像明镜一样明察是非,就不会在人生中沉沦。最后两句呼吁人们要将廉洁谨慎的品德传承下去,流芳百世。整首诗寓意深刻,语言简洁,通过对水的赞美,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1.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体现了道家的思想,强调水的柔弱、滋润万物而不争的特性。
2.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3. 崔颢是唐代诗人,他的代表作有《黄鹤楼》等。
这首诗从水的特性出发,引导人们思考品德修养的问题。水的澄清纯净就像人的内心,应该保持纯洁和高尚,不被外界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保持廉洁谨慎的作风。同时,我们也要传承和发扬这种良好的品德,让它在家庭和社会中流传下去。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让我们更容易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
君不见建章宫中金明枝,万万长条拂地垂。
二月三月花如霰,九重幽深君不见。
艳彩朝含四宝宫,香风旦入朝云殿。
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
看来看去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
建章昨夜起春风,一花飞落长信宫。
长信丽人见花泣,忆此珍树何嗟及。
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攀暮折登玉墀。
只言岁岁长相对,不悟今朝遥相思。
君家定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