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搜索 | 典籍 在线词典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文章
《秋波媚》原文
朝代:宋朝 作者:陆游浏览量:258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波媚》拼音版
qiū mèi
[ [ sòng cháo ] ] yóu
yuè shí liù wǎn dēng gāo xìng tíng wàng zhǎng ān nán shān qiū dào biān chéng jiǎo shēng āi , , fēng huǒ zhào gāo tái       
bēi zhù , , píng gāo lèi jiǔ , , xìng yōu zāi       
duō qíng shuí nán shān yuè , , yún kāi       
qiáo yān liǔ , , jiāng chí guǎn , , yīng dài rén lái
秋波媚古诗译文

秋天到了边城,号角声格外哀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我像高渐离一样击筑悲歌,凭高把酒酹祭,这兴致真是飘逸旷远。谁能像终南山的明月那样多情?特意地在黄昏时让暮云散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亭台楼馆,应该在等待人们前去游览。

秋波媚古诗注解
  • 高兴亭:在南郑(今属陕西汉中)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 :军中的号角。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 高台:即高兴亭。
  • 悲歌击筑:用战国时高渐离的故事。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他和荆轲分别时,一边击筑,一边悲歌。这里表示悲壮的情怀。
  • 凭高酹酒:凭高远望,洒酒祭奠。酹酒,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 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 曲江:池名,在长安东南,为唐代游览胜地。
秋波媚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此词就写于这一时期,即乾道八年七月十六日夜晚,陆游登上高兴亭,眺望长安南山,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

秋波媚古诗赏析

上阕写秋天傍晚在边城登高的所见所感。“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描绘出一幅肃杀、紧张的战地画面,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作者以高渐离自比,抒发了自己慷慨悲壮的情怀,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下阕以景抒情,“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将南山月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通过想象长安的美景等待人们去游览,表达了作者对收复长安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豪迈,体现了陆游诗歌的独特风格。

秋波媚知识点

1.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爱国、爱情、生活等多个方面,其作品风格雄浑豪放,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2. “悲歌击筑”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乐师,他与荆轲是好友。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时,高渐离为他击筑送行,荆轲和着筑声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歌。后来,“悲歌击筑”就成为了表达悲壮情怀的常用典故。

3. 灞桥和曲江都是长安的名胜古迹,在唐代就已经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灞桥是汉人送客的地方,人们在这里折柳赠别,因此灞桥柳也成为了离别之情的象征。曲江池则

作者陆游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相关作品

过建阳县以双鹅赠东观道士为长生鹅观俯大

闲泛晴波唼绿萍,却冲微雨傍烟汀。

会稽内史如相遇,换取黄庭一卷经。

坐客有谈狄鱼眼眶之美者感叹而作

黄雀头颅羞五鼎,狄鱼眼眶参隽永。

两螫何皋蟹丧躯,一脔可怜牛断领。

霜刀斫脍几许痛,公子方夸醉魂醒。

物生怖死与我均,碪几流丹只俄顷。

哀哉堂堂七尺身,正坐舌端成业境。

豪华只可夸仆妾,报应那知类形影。

世间扰扰何时了?

一念超然差若颖。

不妨瓦钵饱晚菘,更汲山泉试春茗。

作字

整整复斜斜,翩如风际鸦。

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未办仓盛笔,宁能锥画沙?

老夫端可媿,头白不名家。

作雨不成终夜极凉时去立秋五日也

云映星芒澹,风阑雨脚回。

体轻知病去,气爽喜秋来。

疏放抛乌帢,歌呼覆绿杯。

东归定何日?

灩澦欲崔嵬。

作竹篱成因把酒其间戏题四十字

今日偶暄暖,卧闻林鸟呼。

虽思大白饮,未免小苍扶。

柳色动篱外,梅花来座隅。

夕阳红满野,更复倒残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