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搜索
|
典籍
诗文
|
作者
|
名句
|
成语
|
文章
原文
tóng
童
zǐ
子
hé
何
zhī
知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解释
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
例句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使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蔑视的口吻
结构
紧缩式成语
生成年代
古代成语
接龙
知一万毕 :
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知一不知十 :
仅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全面
知一而不知二 :
知不诈愚 :
知:通“智”。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
知义多情 :
义:情义。懂得情义,富于感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
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知书明理 :
有才学,懂礼仪
知书知礼 :
有才学,懂礼仪
知书识字 :
指有文化修养
知书识礼 :
有文化,懂礼貌
知书达礼 :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知书通礼 :
有才学,懂礼仪
知二五而不知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知人下士 :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知人之明 :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知人之术 :
术:手段。指能识别人的才能和品行的眼光
知人之鉴 :
能看出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