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成语大全
出处:《后汉书 岑彭传》载:东汉初年,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蜀两地,光武帝刘秀使岑...
解释: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出处:王朔《无人喝彩》:“犹如脚底抹油,犹如乘风滑翔,钱康神采奕奕,顾盼自得,仿佛他是...
解释:顾盼:左顾右盼;自得:自己很得意。环顾四周,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解释:弃:抛开。抛弃旧的,换取新的
出处:明 汤显祖《还魂记 道觋》:“把俺做新人嘴脸儿一寸寸鉴毛辨色,将俺那宝妆奁一件件...
解释: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同“鉴貌辨色”。
解释: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今有这个表弟姓鲁,是关西军汉出身,因见尘世艰辛,情...
解释:弃:放弃;俗:尘俗。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出处:明·寓山居士《鱼儿佛》第四出:“仗猛力精心,斩断牵缠,若不是粉碎虚空,终似那痴拳...
解释: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
解释:见“去本就末”。
出处:《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
解释: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出处:《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
解释:见“解衣包火”。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
解释: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
解释:谓弃农经商。
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解释: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出处:元·无名氏《集贤宾·逍遥乐》散曲:“我从来眼硬,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
解释: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解释:覆:翻倒。巢:鸟窝。毁:破坏。卵:蛋。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
出处:语出《关尹子·三极》:“天下之理,夫者唱,妇者随。”唱,一本作“倡”。
解释:见“夫唱妇随”。
出处:清·项穆《书法雅言·资学·附评》:“观其纤浓诡厉之态,犹排沙见金耳。”
解释:见“排沙简金”。
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趣》:“不唯坏此一句,并下句亦减气味,所谓求益反损。”
解释:为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出处: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解释:同“推燥居湿”。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卖刀买牛。...
解释:刀:武器。指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
解释: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解释:见“断章取义”。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再让她就妙手空空儿一般报了仇,竟有那本领潜身远...
解释:潜:深藏。隐藏起来远避祸害
出处: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祸盈业满,否极阳回。”
解释:犹言否极泰来。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
解释: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
出处:《晏子外编》:“君唱臣和,教之隆也。”
解释: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出处: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
解释:犹敲骨吸髓。
出处:《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
解释:犹敲骨吸髓。
出处:唐·陆贽《谢密旨因论所宣事状》:“其如言发祸随,求之以情既无端,验之以迹又无兆,...
解释:同“言出祸从”。
出处: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
解释: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