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成语大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臣有一计,可以反败为功。”
解释:反:翻转,回转。扭转败局转为胜利
类型: 生肖成语
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
解释:奉:捧。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
解释: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
解释: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
出处:宋·严羽《历代诗话·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
解释:芜:杂乱;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出处:《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德迫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
解释:断:砍下;续:接上。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
出处:《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解释:布:古代一种货币;贸:买卖。带了钱,来买丝。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进行商品交易。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解释:阑:尽;宾:客人。酒席完毕,客人归去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如今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认定你是哥哥,两...
解释: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
出处:《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解释: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出处: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彼得之城,...
解释: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出处: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解释: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出处:《新唐书·李勣传》:“自拔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解释: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解释:比喻设圈套诱骗。
解释:抽干水捉鱼。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出处:《淮南子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
解释: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
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解释: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类型: 生肖成语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布大教网,漉人天鱼,不如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解释: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披...
解释: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
解释: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
解释: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出处: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
解释: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
类型: 人物成语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
解释: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出处:《庄子·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解释: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出处: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信(韩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
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类型: 心情成语
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解释: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类型:
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解释: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解释:投梭:用梭子掷人。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
出处:《汉书 宣帝纪》:“其赦天下,与士大夫厉精更始。”
解释:厉:振作,奋勉;更始:除旧布新。振奋精神,进行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