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侗生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1618年6月),祖籍苏州府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其家世代书香,自称是“簪缨不绝”。其父为明太学生,但终生未仕,在家课子。尤侗五岁开始居家习读四书五经,受业于其父祖。其天资聪颖,喜读《史记》、《离骚》等,以博闻强记闻名乡里,世人称其为“神童”,并入学为诸生,一时间颇负才名。
顺治三年(1646年)副榜贡生,顺治帝曾称誉尤侗是“真才子”,惜六入考场皆名落孙山,九年授永平(今河北卢龙)推官。曾在衙署门柱撰写了一副楹联:“推论官评,有公是,有公非,务在扬清激浊;析理刑法,无失入,无失出,期于扶弱锄强。”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他以大清典律杖责鱼肉乡里的“旗丁”后,反遭弹劾,刑部以“擅责投充”,例应革职,改为降二级调用。尤侗不等降级调用,愤然辞官,当年七月偕同妻儿返回故里,“拜见父母,悲喜交集”。决定从此收心归隐,自号“晦庵”,将居处改为“看云草堂”,取杜甫诗意“年过半百不如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尤侗精通南曲(昆曲)北曲,以一腔忧愤创作了许多剧本,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五种,及传奇《钧天乐》,均在顺治十三年至康熙七年间(1656年~1668年)完成。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诏入选博学鸿词科,以二等十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参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受知两朝,恩礼始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长子尤珍高中进士,完成了他一生未了“科名”夙愿,于是慨然引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吾年逾六十,子幸成名,可以休矣!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史局以撰述第一的成就致仕返乡,归隐苏州亦园。书斋名为“西堂”,故自号“西堂老人”。后在苏州城滚绣坊建有园林,面积约十亩,定十景名为:南园春晓、草阁凉风、葑溪秋月、寒村积雪、绮陌黄花、水亭菡萏、平畴禾黍、西山夕照、层城烟火、沧浪古道。
康熙三十八年南巡,尤侗年近八旬仍亲迎于道,三月十八日恰逢康熙帝诞辰,作《万寿词》以祝寿,“上嘉焉,赐御书。‘鹤栖堂’匾额”。四十二年康熙帝再度南巡,晋为侍讲。时人比之为李白。隔年六月因年老逝于家中,葬于苏州西郊太湖边光福镇官山姚姊坞。